梅核病案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4-15 10:01
【醫(yī)案名稱】梅核病/脾虛氣滯證案
【姓名】郭某某
【性別】男
【首次就診日期】2020.04.10
【主訴】反復喉中異物感1月余。
【現(xiàn)病史(刻下癥)】平素情緒不暢。1月前反復出現(xiàn)喉中異物感,咽之不去,吐之不出,可進食固態(tài)食物,未感覺吞咽困難,神疲乏力,胃脘痞悶,噯氣,無惡心嘔吐,無反酸,無尿頻尿急尿痛,外院查電子胃鏡示:慢性非萎縮性胃炎。經口服西藥后癥狀改善不明顯,辰下仍感喉中異物感,咽之不去,吐之不出,可進食固態(tài)食物,神疲乏力,胃脘痞悶,噯氣,小便正常,無口干口苦,大便稀溏,舌淡胖苔薄白脈弦。
【辨證要點】喉中異物感,咽之不去,吐之不出,神疲乏力,胃脘痞悶,噯氣,大便稀溏,舌淡胖苔薄白脈弦。
【中醫(yī)診斷】梅核?。ㄆ⑻摎鉁?/SPAN>
【治則治法】實則瀉之,虛者補之。理氣化痰,健脾益氣。
【中醫(yī)治療方案】半夏厚樸湯加減。黃芪30g,姜厚樸10g,木香6g,砂仁6g,黨參30g,茯苓15g,麩炒白術20g,陳皮12g。法半夏10g,蜜甘草10g,紫蘇梗12g,鳳凰衣9g,枇杷葉10g
×5劑,水2.5碗煎8分,渣2碗煎7分
【按語】患者平素情緒不暢,痰氣互結,故喉中異物感,咽之不去,吐之不出;肝郁乘脾,脾失運化,故胃脘痞悶,噯氣,脾氣虧虛,故神疲乏力,大便稀溏。故治予理氣化痰,健脾益氣。方中法半夏燥濕化痰為君藥,黃芪、黨參益氣健脾,姜厚樸燥濕理氣為臣藥,紫蘇梗、枇杷葉降逆胃氣,木香、砂仁理氣除脹,茯苓、麩炒白術健脾和胃,鳳凰衣理氣除脹,蜜甘草調和諸藥為佐使。
【關鍵詞】梅核病,脾虛氣滯,半夏厚樸湯